作者:黄洁仪 (华人的财富口述历史项目志愿者)
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。中国菜是一千多年以来世界上各种菜色中内容最丰富、最容易征服食客的美食之一。中国菜在英国饮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位置。缘何出现这种情况?为什么伦敦人爱上了中国菜?中国菜的美味迅速席卷英国饭桌的现象的确令人佩服。
要想了解中国食物在英国的发展历史,首先要了解中国人移民英国的历史,因为这两者是相连的。从历史的角度去看,英国最早期的中餐食肆并不是本地食客。中餐原先的食客主要是聚居在伦敦赖姆豪斯(Limehouse) 码头附近的中国水手,这些人远离家乡而又深深怀念着家乡菜色的风味。一直到1940年代,华人食肆的大多数顾客还不是英国本地人,而是中国来的移民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中国菜开始流行起来。英国军人从英联邦各国和远东地区返回英国,这些人敢于尝试不同国家的食物和菜肴。人们对中国食物和中餐馆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。于是,位于苏豪区的中式餐饮业随机兴起。由于远洋航运业停滞不前而洗衣店又大批倒闭,传统的职位迅速消失,华人不得不面向餐饮行业寻求出路。从1950年代起至1960年代初,由香港过来的华人继续涌入英国,为中式餐饮业提供了不可缺乏的劳动力。但那时候,中餐厅主要是供应粤菜。因英国和其属地香港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,所以大多数厨师是来自香港。此外,由于缺乏地道的中国食材,很些菜色只能用本地食材来调理味道,值以迎合本地食客的喜好。例如“杂碎”(Chop Suey),一种由肉和鸡蛋组合成的旧式菜肴,就是加以豆芽等新嫩蔬菜再快火急炒,然后用淀粉酱糊调而成的。
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,中国驻伦敦前使馆的工作人员被召回国,但大多数人选择留在英国,其中不少人随后开了中式餐馆。曾任中国外交官的罗先生(Kenneth Lo)还写了好几本有关中国烹饪技术的书籍。这些上世纪六十、七十、八十年代出版的书给英国公众介绍了中国烹饪千丝万缕的特色,因而成了首都饮食界的传奇人物。罗先生还是英国最杰出的中餐专家,在普及和推广中国菜的消费方面立下汗马功劳。
相传在英国出现的第一家中餐外卖店开创于1958年。当时伦敦贝斯沃特(Bayswater)区有一家中餐馆颇受欢迎,某天一直等不到空位的客人问店主是否可以买下食物带回家吃。于是,第一家中式外卖店就这样应运而生。中餐外卖店的数量随之大幅度增长,至今遍布全英各地。外卖店受欢迎的原因是因其营业时间长,酒吧关闭后多数外卖店还继续营业。而且,外卖店食品味道新异,价格合理,可谓物有所值。在家里享受中国菜,的确别有风味。
一九七零年代,来自越南的华裔难民涌入英国,其中不少人后来供职餐饮业。英国的中菜和中餐馆的质量和多样化因而更上一层楼。
如今,正宗的中国食材有了充足的供应来源,更多烹饪书籍得以出版,各类烹饪节目也在电视台上陆续播出,这些都有利于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中国烹饪、激起人们着手学做中国菜的兴趣。 炒锅,生姜,酱油,蚝油,干蘑菇,豆腐和许多不同种类的面条如今随手可得。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家里亲自动手试做自己爱吃的中国菜。
苏彦洁(Yankit So)在英国广为人知,就是因为她是一位烹饪作家,为中式烹饪艺术在英国的普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一九八四年她出版的第一本书《颜洁经典中国菜谱》不仅仅只提粤菜,还涵盖来自中国四种主要地域风格的中式菜肴。至今,这本书仍然很受欢迎,很多人通过此书在家中学做中菜。这本书的特点是其清晰准确的说明及精细的照片,让人学起来容易上手。用她的饺子制作方法做的饺子吃起来特别开胃,因而深受在家学做饺子的人的欢迎。她对那些“西化”的中式食谱一直抱着不敢苟同的态度;她不赞成过分商业化地包装中菜。她提倡地地道道、原汁原味的中国菜肴。
美国籍华裔厨师谭荣辉 (Ken Hom)1980年代在英国电视台(BBC)推出名为“肯氏中国菜”的烹饪节目。该节目的成功令他相应出版的烹饪指南成了抢手货,一口气售出超过一百五十万本,而且至今仍在印刷发行。而他因此也被公认为名牌大厨师、电视名人和中国美食的泰山北斗。
罗先生、苏彦洁、谭荣辉以及后来的黃瀞億 ,分别为消除人们对中式烹饪的恐惧作了巨大的努力,予以人们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,在自己家中学做自己喜欢的中国菜肴。
到了1990年代,中式餐馆和外卖店已遍布全英国,中餐食谱也从单一的民族食谱(主要是华人消费的食物)华丽转身,成为大多数英国人视为可以接受的日常食谱的组成部分。“来个中餐”这句话就相当于说要去吃炸鱼和薯条那样普遍。
在过去的20年中,英国中餐的质量和味道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。英国人也更加勇于尝试各流派的中餐菜肴,如川菜、西安菜、湖南菜等地方风味。中餐馆供应的不再是单一的粤菜。二零一七年,因为创建性地发明了富有时代特征的美食,土生土长英籍华人厨师安德鲁·王(Andrew Wong)荣获米其林一星嘉奖。如今,各类中式便餐成品和食材在各大链锁超市随手可得,购买中式便餐食品已经成为人们周末购物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纽咸(LB Newham)区的第一家中式餐厅是由一陈姓先生1941年在庄园公园(Manor Park)开设,当时主要是为顾客提供“杂碎”菜肴。一九五九年,温子辉先生从香港来英国当厨工。在好几家中餐馆打工多年后,温先生1970年买下正要退休的陈先生的“陈氏餐馆”,接手经营。至今,温先生仍将“陈氏餐馆”作为自己家族的生意来操作。七十九岁的温先生是当地华人社区的一成员,曾担任纽咸华人协会主席一职,现已退休在家。
如今在伦敦,中式餐馆和外卖店随处可见,不光在市中心的商业和娱乐区,大伦敦各城区都可以看到中式餐馆和外卖店。而纽咸更拥有好些名字响亮的中式餐馆和商店,其中包括庄园公园区(Manor Park)陈氏餐馆和位于伦敦赛船会中心的“一品”餐厅。前者1941年开业,在该区历史最为悠久,而后者俯瞰城市机场,位置特好,属首都最好的就餐场所之一。
岁月悠悠,打从莱姆豪斯(Limehouse)时代起,中国美食和中式餐馆已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。如今,假设没有中餐,不管是外卖店的,餐馆的还是自家庭制作的,很难想象我们的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。
进一步阅读
- McDonough T (2014) Anchored in London
- Association of Elderly from Vietnam, Lambeth, London.
- When was the UK’s first Chinese takeaway opened?
- See online: https//www.boundless.co.uk/be-inspired/lifestyle/british-food-heroes
- Featherstone M & Tamari T (2007) Consumer-Culture and Chinese Food in Britain
- Dietary Association Proceedings, Taiwan 2006. A Chinese version in Jiangxi Social Science, No 8 Pp234-24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