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大約十二歲半那年來到英國,我想那年是1973 年或74 年。我的父母先來,我和我的姐妹們一年左右之後才來同他們團聚。我父親本來是一名水手,所以先前他曾經來過英國。但由於他小時候沒有太多的機會讀書,所以當他離開航海崗位時,在香港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工作。那時他有一位朋友在英國開了一家餐館,餐館就在布萊頓(Brighton)。那人為他提供了一份職位,於是他就來了。香港是當年的英國殖民地,來英打工還算較為容易的。我父親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到英國的。幾年後,母親也來了。又過了一年左右,我們家所有的孩子都到了英國。
我在香港新界長大,那裡的人幾乎不講英語,所以我只懂一些基本的字母,不會說英語。作為一個十二歲多一點的女孩子,初臨異境一切對我都很新奇,我面臨的困難很多。我還記得,來英之前我對英國毫無了解。聽人說英國那邊的人是吃甜米飯的,我覺得奇怪。現在我才知道,其實那是布丁(甜米粥)。不過那時我並不知道。可以想像,剛來的時我碰到的困難是何等的多。所以我讀書的成績不好。在學校讀書,很多東西我聽不明白,有時一個字也聽不懂。學校裡我沒有朋友。慶幸的是,因為我們家租不起獨立的房屋,所以要同其他華人合租一個樓房,而這些合租的華人家庭也有很多小朋友,我們這些小孩子因此常有機會在一起。由此,在某種程度上,我們也就不至於太孤獨了。而那時我讀書的那間學校,裡邊也只有五六個華裔同學。我們是少數中的少數。
起初,我唯一能用英語講的就是我的名字,我身上還經常帶著一張寫著我名字的紙條,需要是拿給對方看。正因為這樣,我的紙條也時不時會被人拿來當笑柄。有的人還故意模仿我的口音來作弄我。但最終,我克服了各種困難,我的英語慢慢好起來,我也變得更加自信了。
那時我一直住在北倫敦,直到完成 O-Level 考試之後。然後我去國王十字區(Kingscross)的金斯威學院(Kingsway) 讀書。我在那裡讀兩年 O-Level 和兩年A-Level。所以總共在那裡讀了四年書。中學畢業後,我升學到米德爾塞克斯理工學院(Middlesex)學習商業課程。不過我還是中途退學了,因我知道自己不是個有做買賣頭腦的人。我讀商科,只是母親的建議,而我自己一時之間也想不出我想學點什麼。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唐人街的諮詢中心主管婦女方面的工作。我在那裡做了好幾年。後來和其他幾個人一起,幫助成立了紐咸華人協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