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來自香港西貢。我的父親是一名遠航海運的水手,生前到過很多地方。所以我從小就對海運很感興趣,但最終我還是來到了英國。在那之前,在香港的學校,我讀書很用功,成績很好,所以老師們都很喜歡我。

大學畢業後,我加入了香港警隊。之前我並沒想過要當警察。但後來因順利地通過了警察測試,成了一名警察。我在警隊待了約4 年,但並沒覺得當警察的生活特別愜意。於是我想我還是來英國的更好。這樣,經得我母親的同意和祝愿後,我於1961年來到了倫敦。

一位朋友將我推薦給肯辛頓的《飯碗樓》的中餐館,他自己也在那裡上班。但由於從未從事過餐飲工作,我有點猶豫不決。但餐館的老闆對我說:“嘿,你可以邊做邊學,慢慢地你一定學會的,只是時間問題而已”。我就這樣開始加入餐飲業。我在那裡做了約兩年,薪水不是很好,每週薪金只有五英鎊多一點。那時我才23、24 歲,我認為廚房對我來可能不是我的長遠出路,於是我辭掉了那份工作,在公園路(Park Lane)的希爾頓酒店(Hilton)踏上了新的工作崗位。

約一年後,我離開了希爾頓,在東倫敦的帕拉區(Poplar)找到了另一份工。在那個年代,萊姆豪斯區(Limehouse)是個很繁忙的地方。單教堂路沿線就有幾十家中餐館。在餐廳工作時,我目睹許多顧客和餐廳員工之間發生爭吵打鬥的事件。那時我是某家餐館的服務員,有時遇到劣境,也不得不同其他伙計一樣,拿起木棍來保護自己。警察來後,通常是咕嚕了幾句,然後一切又恢復了正常!

這些年我曾經住在不同的地方,住得最長的是倫敦萊姆豪斯(Limehouse)的舊唐人街。後來,東倫敦碼頭衰落,許多中餐館搬遷到蘇豪區(Soho),如醉瓊樓、梅子樓等。然而,紐咸是我安家的最後一站。我曾經是紐咸華人協會的主席。所以我也有機會參加了許多重要的大型會議和領導人的會見。這些年來,我見過了重要人物,例如駐英的中國大使以及來英訪問的國家領導人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