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出生在香港,在新界農村長大。我在學校讀書的時間不是特別的長,中學之後我就不再升學了。完成初中後我離校去找工作。因為我家很窮,不得不早點出來打工,幫助父母養家糊口。一九八八年我24歲,我移民來到英國。那是我第一次乘搭飛機。我是持有二級海外勞工許可證入境英國的。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肯特郡格雷夫森德的一家中餐館打工。
一九八九年,我遇到了我現在的妻子。九一年,我們結婚,婚後將各自擁有的錢湊在一起買了一間屋,並在那裡住了三、四年之久。上世紀九十年代情況對我們來說並不理想。我的妻子沒了工作,我成了唯一掙錢養家的人。每月我們要支付房屋貸款,支出十分緊張。那時各地的企業工廠普遍遇到困難。在約兩年的時間裡,我的心情極之低落。因為要養家糊口,而各種支出越來越貴,水、電費一大堆, 成為一種負擔。除此之外,還有地稅要繳納。
後經朋友介紹,我去蓋特威克機場(Gatwick Airport)的一家酒店擔任廚房中餐部的助理廚師。我的妻子當時已成為全職家庭主婦,每天照顧孩子。由於要支付各種賬單,我們只能勉強維持生計。一九九四年,我們的一位親戚借給我50萬港幣,讓我在萊頓(Leyton)接手一家外賣店來經營。
起初,外賣店生意並不好,生意很冷淡, 情況對我們來說並不樂觀。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記得,第一周的營業額只有52 英鎊。這與我在蓋特威克酒店工作時每週300 英鎊的工資相比,簡直是天壤之別。我問自己:你怎麼搞的,竟然落到這種田地?
幾週過去了,生意仍然沒有起色。我只好解僱員工。到了第三個月的月底時,外賣店只剩下一個兼職的伙計,而我自己做全職。我的妻子每天送孩子上學後,也來幫點忙。漸漸地,情況有所好轉。終於,我們的營業額上升了,收入開始可以應付支出的款項。
到了2000 年,也就是我們創業六年後,我們的財務狀況變得更加平穩了,於是決定再買一處房產,並將在萊頓的那家店舖租出去。我們新購的那間屋位於東倫敦的莊園公園(Manor Park)。如今,我們的孩子都長大了。他們在大學表現很出色,其中的孩子現在從事科技和保險方面的工作。對我來說,努力工作至關重要。我們多數人都沒有超人的才幹,我們靠的是勤奮。我們需要的是堅強,要勇敢面對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