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出生在香港,在新界农村长大。我在学校读书的时间不是特别的长,中学之后我就不再升学了。完成初中后我离校去找工作。因为我家很穷,不得不早点出来打工,帮助父母养家糊口。一九八八年我24岁,我移民来到英国。那是我第一次乘搭飞机。我是持有二级海外劳工许可证入境英国的。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肯特郡格雷夫森德的一家中餐馆打工。

一九八九年,我遇到了我现在的妻子。九一年,我们结婚,婚后将各自拥有的钱凑在一起买了一间屋,并在那里住了三、四年之久。上世纪九十年代情况对我们来说并不理想。我的妻子没了工作,我成了唯一挣钱养家的人。每月我们要支付房屋贷款,支出十分紧张。那时各地的企业工厂普遍遇到困难。在约两年的时间里,我的心情极之低落。因为要养家糊口,而各种支出越来越贵,水、电费一大堆, 成为一种负担。除此之外,还有地税要缴纳。

后经朋友介绍,我去盖特威克机场(Gatwick Airport)的一家酒店担任厨房中餐部的助理厨师。我的妻子当时已成为全职家庭主妇,每天照顾孩子。由于要支付各种账单,我们只能勉强维持生计。一九九四年,我们的一位亲戚借给我50万港币,让我在莱顿(Leyton)接手一家外卖店来经营。

起初,外卖店生意并不好,生意很冷淡, 情况对我们来说并不乐观。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,第一周的营业额只有52 英镑。这与我在盖特威克酒店工作时每周300 英镑的工资相比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我问自己:你怎么搞的,竟然落到这种田地?

几周过去了,生意仍然没有起色。我只好解雇员工。到了第三个月的月底时,外卖店只剩下一个兼职的伙计,而我自己做全职。我的妻子每天送孩子上学后,也来帮点忙。渐渐地,情况有所好转。终于,我们的营业额上升了,收入开始可以应付支出的款项。

到了2000 年,也就是我们创业六年后,我们的财务状况变得更加平稳了,于是决定再买一处房产,并将在莱顿的那家店铺租出去。我们新购的那间屋位于东伦敦的庄园公园(Manor Park)。如今,我们的孩子都长大了。他们在大学表现很出色,其中的孩子现在从事科技和保险方面的工作。对我来说,努力工作至关重要。我们多数人都没有超人的才干,我们靠的是勤奋。我们需要的是坚强,要勇敢面对挑战。